網站公告列表     要顯示所有粵語字,請下載字體庫  [Highyun  2006年5月22日]        
加入收藏
設爲首頁
搵站長
您現在的位置: 粵語協會 >> 嶺南文化 >> 廣府民俗 >> 文章正文
  姑娘巧手「拜七姐」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體:
姑娘巧手「拜七姐」
作者:曾應楓    文章來源:俗話廣州、粵語學堂《好嘢嚟贈慶》    點擊數:    更新時間:2006-6-7    


  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,又名女兒節,廣東人俗稱「拜七姐」。爲什麼叫乞巧節?
  這得從牛郞與織女的故事說起,這是廣爲流傳的一個美麗神話。
  傳說織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,也叫七姐。一天,她隨天上六位仙女下凡,竟愛上了人間勤勞老實的牛郞,還做了他的妻子。從此男耕女織,七姐生下一雙兒女,生活過得十分幸福。怎料好景不長,玉皇大帝知道後,大爲震怒,派王母娘娘將七姐押回天庭。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,牛郞悲憤萬分,挑着兒女去追趕,眼看快要追上,王母娘娘突然拔下頭上的銀簪一擲,立時化作寬闊的銀河,把牛郞和織女隔開了,他們祇能遙遙相望。人們很同情他們,連喜鵲也受感動了,用身上的七彩羽毛,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,讓他們每年七月初七那天夫妻相會。
  七姐是天宮的織女,心靈手巧,人間的女子對她非常敬佩,對她的巧手十分羨慕,每年七月初七,姑娘們買來點心水菓供在桌上,向她燒得跪拜,乞求給她們帶來智慧和靈巧,這就是乞巧節的來歷了。
  乞巧的活動多種多樣,在北方,主要的是「丟針」,把一個盛滿清水的小盆,放在陽光下曝曬,姑娘們把花針丟在盆中,針浮在水面上,影投在盆度,水底下針的影子有的散開花,有的飄動如雲,有的細如綫,有有粗如椎,看水中的針影可知各人手巧的程度。這種乞巧活動不僅民間盛行,宮廷中的宮女也常舉行。
  廣州西關人在乞巧節的喜慶活動中別出心裁。姑娘長到七歲,母親便會將這個和星星有關,和牛郞織女有關的節日告訴女兒。踏進農曆六月,西關街巷的窗臺上,屋簷下,忽然冒出一個個裝滿清水的瓦缽,裡面放着姑娘們準備拜七姐用的稻穀。帶着姑娘們的心願,瓦缽的稻穀生出一叢叢青翠的秧苗。姑娘們就像家人般進入了一年中的大忙季節。奶奶們、母親們就會打開陪嫁的樟木櫳,拿出收藏多年的彩布頭,教姑娘們做「女紅」,縫一對小枕頭,繡一張小牀單,造兩雙小拖鞋,還要學會造小家具,牀、櫃、桌、椅等,一件也不少。
  初六夜,姑娘們在擺好瓜菓供品的臺上點燃香燭,向天空禮拜,叫「迎仙」;自三更至五更,便禮拜七次,叫「拜仙」;然後在暗處取絲綫穿針孔,穿過的要「謝仙」。
  七夕終於來臨了。姑娘們一大早便穿上母親準備好的節日盛裝,用紅紙剪好的通花彩帶,圍上那盆青翠欲滴的「七姐秧」,禾苗當中用小碟子倒扣着,壓出一個圓點,準備晚上拜七姐時點燈用。
  吃過晚飯,八仙桌被擡到西關大屋一個叫「當天」的位置,擺滿姑娘們精心創作的工藝品。然後,姑娘們更衣淨手,在母親的指揮下,上茶焚香。當一縷縷清香隨着姑娘許下的心願嫋嫋昇起,飄過天窗飛上銀河,乞巧節拜七姐的活動便進入高潮。
  入夜,各家各戶的大門打開,任人參觀精致的七巧展品,這叫做「擺七夕」。男人也喜歡到各家各戶參觀姑娘的擺設,這叫做「睇七夕」。香燭添完一炷又一炷,人們一趟趟地觀賞着姑娘們製作的各種精巧的手工藝品,有火柴盒般大小的牀、梳妝檯、八仙桌;有不到一寸長的釘金繡花裙褂;有綠豆般大的各種繡花鞋、高底鞋、平底鞋、拖鞋和五顏六色的襪子;有指甲般大的各種扇子、手帕和式樣齊全的梳妝用具等等,樣樣都這般小巧玲瓏,參觀者不由得發出讚嘆。當人們看到四盆精美異常的香花,一盆蓮花,一盆茉莉,一盆玫瑰,一盆百合,每盆祇有酒杯大小,各盡巧思,更驚訝了,這些用火柴、膠片、珠粒、燈蕊、布料甚至用芝蔴、穀、米等原料製作的供品,簡直是一場奇妙精致的手工藝品展覽,中心就是一個「巧」字!
  乞巧節這種風俗,近四五十年已經漸漸消失。最近,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區將擺七夕由姑娘「乞巧」變成了民間工藝的展覽,成了一項新型的民間工藝和娛樂活動。

文章錄入:Highyun    責任編輯:Highyu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發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
   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
    沒有相關文章
      網友評論:(祇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祇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
    本網内容版權屬於粵語協會,歡迎轉載本網站之内容,但必須先獲得粵語協會授權,且轉貼文章必須註明出處,否則追究責任,請尊重知識產權。
    *粵備ICP0500109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