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公告列表     要顯示所有粵語字,請下載字體庫  [Highyun  2006年5月22日]        
加入收藏
設爲首頁
搵站長
您現在的位置: 粵語協會 >> 嶺南文化 >> 廣府民俗 >> 文章正文
  賽龍奪錦裹蒸粽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體:
賽龍奪錦裹蒸粽
作者:曾應楓    文章來源:俗話廣州、粵語學堂《好嘢嚟贈慶》    點擊數:    更新時間:2006-6-7    

  農曆五有初五爲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五月節。
  廣東的端午龍舟競渡可以說是從古代南越人的傳統習俗沿襲下來的。廣東沿海地區居多,古越人以舟楫爲家,善於與水打交道,爲避免海上蛟龍的侵害,人們喜歡將船製成龍的式樣。而龍,是越人即嶺南人都祖先的崇拜圖騰。大文學家聞一多先生還考證過,賽龍舟風俗可追溯到原始時代,端午節是越人爲祈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所舉行的圖騰祭節日。
  也許人們會問,端午節不是爲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嗎,怎麼以前就有這風俗?
  沒錯,端午節這天,家家戶戶門上插上艾條,人們吃着粽子,到江邊湖泊參加龍舟競賽,這些傳統的民間活動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。
 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的楚國三閭大夫、詩人。他爲國家做了很多好事,由於奸臣誹謗,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搞秦的主張,反而放逐了他。屈原壯志難酬,含冤負辱。公元前278年他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,悲痛交加,於這年農曆五朋初五懷石投入汨羅江,以身殉國。當地老百姓劃着船從四面八方趕來救他,由於船小湖大,便擂鼓競渡。後來找不到屈原,便把米和食物投入江中給魚蝦吃,免得牠們傷害屈原的屍體。以後每年的這一天,人們就用竹筒裝上米,投到江中紀念屈原。據說在東漢末年,屈原報夢給百姓,說多年來投到江中的米飯都讓蛟龍吃了,今後你們要用楝葉把米包好,再用五彩絲纏好,因爲蛟龍是害怕楝葉和彩絲的。後來人們就用楝葉來包飯,還包好多尖角的形狀,便蛟龍不敢吃。這就是傳說中端午節劃舟吃粽子的來歷。
  古往今來,對端午節的由來有着種種的說法,既有說源於對屈原的紀念,也有說源於吳越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活動,又有說源於夏至的節氣,更有說源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……
  其實,端午節應該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,隨着歷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。龍崇拜的龍舟競渡風俗起源於南方,後來附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,把這些活動和傳說聯繫起來,形成爲全國性的端午節風俗。到了宋代,朝廷正式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。
  廣州有一首端午風俗兒歌:「紅娘喊,荔枝紅;龍舟鼓,響咚咚;家家包裹粽,憑弔屈原公。
  至今,廣東人過端午節,還是保留了賽龍舟、包裹粽的傳統風俗。
文章錄入:Highyun    責任編輯:Highyu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發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
   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
    沒有相關文章
      網友評論:(祇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祇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
    本網内容版權屬於粵語協會,歡迎轉載本網站之内容,但必須先獲得粵語協會授權,且轉貼文章必須註明出處,否則追究責任,請尊重知識產權。
    *粵備ICP0500109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