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童研习四则运算, 无分中外, 均须背诵乘法口诀. 汉语之数目字发单音, 每四字, 最多五字, 成一句, 朗朗上口, 易于成诵, 是故旧时亦称乘法口诀为「九因歌」. 相对而言, 英文则无此便利. 尝见电影中之英校, 先生督促学童背诵无甚音韵美感之长句: 「Four times six is twenty-four. Four times seven is twenty-eight…」 在下敢言: 若仅较量四则运算之「快而准」, 华童定胜欧童. 君不见, 一众贩鱼卖菜之「街市仔」, 纵使读书甚少, 亦能速速口算, 报出精准价钱. 不过, 背诵口诀, 实仅为机械记忆, 未必有助于抽象思维. 十数亿华人纵使「数口」(或曰「口数」)甚清, 然成举世知名之数学乃至自然科学大师者, 少之又少, 更遑论可与德国Einstein, 英伦Newton,以及当代之Hawking比肩者. 「针冇两头利」, 兴许正因口诀易于成诵, 导致华人埋首「数口」运算, 而减少抽象思维之锻炼也.
旧时未有Calculator(大陆称计算器, 港澳称计数机), 以算盘运算除法. 是故亦有珠算除法口诀. 唯因学晓不易, 故教育当局数十年前已不作要求矣. 不过, 有两句珠算除法口诀, 已溶入日常用语: 一为形容平分两份之「二一添作五」, 一为形容动作利落之「三下五落二」(岭北称「三下五除二」). 当然, 形容无论如何之乘法口诀「唔理三七廿一」 (岭北称「不管三七二十一」), 则用者更多. 此外, 岭南有一句独特之变种乘法口诀: 三九两丁七, 形容人数极少, 意即台湾俗语之「小猫三两只」也.
《纵声捧粤》之44: 算术口诀
|